来源: 作者: 时间:2016-5-13 阅读:
当中国人发现的青蒿成为数百万全球疟疾患者救命“神草”的时候,中国的制药企业只能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苦苦挣扎,大量的青蒿素成药市场份额被欧洲制药“巨头 ”把控。这一状况,直至20世纪九十年代复星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注射用青蒿琥酯获得境外上市资格,才得以逐渐改变。
这样的事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并不在少数。“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步晚,企业想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与欧美既有的垄断市场博弈,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复星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文学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负责桂林南药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的熊艳捷,始终记得2007年带着已在东南亚市场广受好评的青蒿琥酯在非洲吃“闭门羹”的经历。“为了开辟市场,当时我们向非洲医疗机构提供免费试用,还是被拒绝,他们宁愿选择常用的欧洲产品。”
随后,南药公司从品牌建设入手,调整了进军非洲市场的策略。“我们一方面遵循当地药政法规,办理注册及资质认证,另一方面建立全球重症疟疾治疗领域专家资源库,支持领域内最好的科研团队在非洲9个国家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为当地各大医院提供抗疟治疗培训。”熊艳捷说,通过多层推动,近年来南药公司的外贸出口额逐年攀升,仅2016年一季度就已达到2000万美元,这一数字接近于该公司2012年全年出口总量。
在这场中国药企与欧洲行业“巨头”的博弈中,南药公司花费了近30年,使其研制的青蒿素系列抗疟药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重症疟疾治疗首选推荐用药,年出口额达4亿元人民币,口服药全球市场份额逾10%。
谈及成功之道,王文学认为,这是因为南药公司在守住质量的同时,紧跟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我们只有按照他们可接受的方式,获得他们的认可,进而才能品牌引领,占领市场”。
除了遵规则,建品牌,多“技”并施也是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良策。
“外国公司生产的一台1GSP采样速率、100MHz带宽的示波器售价高达4000-5000美元,而我们研发的产品售价仅4000多元人民币,竞争力一下就显现了。”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田书林如是说。
对于中国企业与欧美垄断市场的博弈,这位从事高端仪器仪表研发的专家给出的答案是技术自主,性价比取胜。
田书林说,因为高端仪器仪表制造投资巨大,美国、德国的企业已凭借成熟的技术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几乎没有给后进者留有入市空间。“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在产品性价比上下功夫,争取把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95%以上。”
随后,田书林所在的团队与中国测试仪表市场第一大品牌优利德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行研发的“宽带复杂信号实时捕获与合成技术”生产中高端产品,凭借高性价比,该产品的30%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一举打破了美、德两国的市场垄断地位。
然而,在外贸竞争中,中国企业除了要有自身的一技之长,与境外“巨头”正面交锋,还得有“见招拆招”的绝技。
桂林国际线缆集团是中国1万多家线缆生产企业中,唯一一家取得进军欧盟市场资格的制造商,也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市场份额占有者。但因澳大利亚老牌的电缆市场控制者是一家经验丰富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桂林国际线缆集团难逃国际垄断“巨头 ”贸易惯用阻击招数——反倾销调查。
桂林国际线缆集团董事长周本飞介绍,澳大利亚曾于2011年及2014年两次对中国的电缆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经过积极应对,成立反调查机构,桂林国际线缆集团均维权胜利。
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资料显示,自1996年起,中国曾连续19年成为世界上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为此,商务部曾积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以维护中国产业利益,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周本飞认为,中国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中,遭遇市场先入者的阻击是必然。“只有练好内功,做好质量和服务,遵守国际贸易规则,才能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篇:
下篇: